科技百家谈:印度机顶盒需求达800万台

想要观看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们来关注印度市场,根据印度官方的消息,近些年来,印度电视观众对高清机顶盒的需求逐步显现,以至于造成机顶盒不能满足市场功能。印度政府与印度九家电视运营商进行协商,督促足高清机顶盒的生产供应和安装工作。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正在印度全面推广

据了解,目前印度全国正在进行数字化转换的工作,很多模拟电视信号将转化为数字电视信号。这一工作由境内九个电视运营商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改造。根据印度的业内人士分析,印度全国高清数字机顶盒的需求量大约为700-800万台,因此对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制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之间,印度高清电视机顶盒已经推广了25000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目前在印度中央邦、西孟加拉邦、喜马偕尔邦、比卡内尔等多个区域进行推广,稍后将会遍布印度全国。

来源:中关村在线


ofo与摩拜,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橙黄大战”,谁主沉浮?

在“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领域,生长自北大校园的黄色“ofo共享单车”,遭遇来自上海的橙色“摩拜单车”的强势挑战。二者都于近期获得B轮融资,并都被称 为“自行车界的Uber”,那么谁将胜出?当共享经济遇上互联网,究竟能迸发出多大的能量呢?

九月的北京,被一抹橙色刷了屏。而这抹橙色的来源却是登陆北京不足20天的自行车,它就是外形独特的“摩拜单车”,因为吸引了众多上班族、大学生、骑行爱好者……从而成功占领了朋友圈。

摩拜今年4月份在上海上线后,在当地引发了一阵风潮,甚至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也听取了摩拜单车的介绍。不久前的8月19日,摩拜宣布完成由熊猫资本领投、愉悦资本跟投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

而9月2日,从北大生长出来的“ofo共享单车”网络平台获得了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ofo共享单车又被学子称为“小黄车”。

可以说,“出行最后一公里”成为资本市场眼中的“唐僧肉”,不出意料,“橙与黄”将在北京展开激烈竞争。

ofo平台专注于大学,摩拜单车4年不用修

ofo 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大学校园市场。目前,这家由几位90后北大学子创办的单车共享平台,已经覆盖到全国众多高校。据了解,ofo共享平台的车辆来源 自两个方面,一是从校园回收大量废弃自行车,并接受学生捐赠;二是平台自行购买,经过改装机械锁、号码牌、涂装黄色后投放使用,被昵称为“小黄车”。使用 时,用户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号内置地图找到附近车辆,发送车牌号,获取密码解锁“小黄车”;归还时,通过微信付费并就近上锁即可,无需归还至指定车桩。 ofo对用户驶离校园进行限制,只有双号车辆才能出校,价格则是校内的4倍,擅自骑出多次将会被列入黑名单。此外平台规定,双号车骑出校外后将被锁定12 小时,在此期间其他人无法解锁该辆自行车,这就意味着在这12小时期间使用者对小黄车具有单一使用权。换句话说,高校学生可以骑着“小黄车”互相串门。

摩拜(Mobike)成立时间稍晚,创始人胡玮炜是资深汽车媒体人,曾创办GeekCar极客汽车,CEO王晓峰曾担任Uber中国上海总经理。项目一开 始,摩拜就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为破除维护成本高企这一“世界难题”,摩拜希望打造4年免修的自行车。在此逻辑下,摩拜自行设计车辆,自行生产车辆。为了保证质量,摩拜单车采用实心车胎、汽车轮胎5辐轮毂的设计,重达25公斤,是普通车辆的2倍。这一目标造成了摩拜单车骑行体验不佳,还造成资产过重,拖累盈利。

用户使用APP找到附近车辆,扫码打开电子锁,同样无需归还至指定车桩。摩拜要求使用者将车辆停在允许停车的白线以内,严禁停进小区。摩拜团队会负责回收车辆。此外,摩拜自建一套信用评价体系,对使用者行为进行规范。

相比摩拜,ofo共享平台的运营模式更轻。如果ofo的单车成本以270元计算,每天每车单量为10,客单价0.3元,3个月左右可以回本,捐赠车辆也减轻了资金压力。然而,ofo劣势同 样明显,首先,相比摩拜单车的时尚外形,ofo单车外观则显得较为普通;其次,ofo维护成本高,并几乎无法降低,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公共自行车项目实现 盈利的最大障碍;第三,用户群体局限于校园,这意味着难打“社会公益牌”。ofo的校园定位帮助它迅速获取用户,同时也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比如走向 PPP模式的可能。但据执惠了解,当前阶段ofo不会考虑走出校园,所以走出校园是否水土不服,则难以预测。

“橙黄大战”已经打响

尽管目前摩拜、ofo双方均表示将专注于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竞争事实上已无法避免。出行最后一公里看似一片蓝海,但目前来看,短期内实现商业价值的主要还 是校园,连接地铁站、公交站与公司、住所的短距离通勤,产业园区等三部分。

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胜利

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ofo和摩拜等项目与部分(部分,而不是全部)市政项目同属共享经济,但相较于其他共享经济产物,ofo和摩拜 等又显得如此不同:摆脱了停车桩的束缚,无需办卡,移动支付。用户可以随用随骑,不用前往停车桩找车,也不用寻找停车桩还车;不需要前往相关地点办理车 卡,省去时间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紧跟已经养成的消费习惯。

来源:界面


大疆发布系统化设计的Snail穿越机动力系统 积极布局竞技无人机产业

就在今天,DJI大疆创新向全球公开发布Snail穿越机动力系统。这款全新的动力系统专为穿越竞速机设计,系统化的设计提高了无人机的动力与机动性。

传统动力系统的设计点往往针对悬停条件,无法满足穿越机的高速飞行的需求。大疆Snail 5048S三叶竞速桨针对前飞工况进行特别优化,与传统桨型相比,可显著降低桨盘阻力和功率消耗,提竞速性能。据大疆给出的风洞实验数据表明,相比传统螺旋桨,大疆Snail 5048S三叶竞速桨可提高20%最大拉力和13%力效。此外,在动力系统的响应速度、电机动力的拉力与效率、电子调速器的运算处理能力都得到提升。

Snail穿越机动力系统还提供了全体系的螺旋桨,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极限竞速、新手练习、花式3D。Snail也首次将快拆安装方式引入了穿越机竞速,不需要任何工具,数秒内即可完成快速换桨,为赛手节省宝贵时间。同时也推出普通桨型,为飞手提供更多选择空间。玩家只需通过调参软件对电调进行简单配置,并搭配专门设计的6寸3D桨,即可进行3D飞行。

穿越机是竞速无人机的习惯性说法,在这一领域早就有多名玩家。比如36氪之前报道过的FLYPRO飞豹最近推出的XJaguar竞技无人机;在穿越机市场比较活跃的Wokeral公司在今年四月推出了一款F210穿越机,定位远高于此前Runner 250的专业级穿越机;也有着一款名为幻影穿越的竞技无人机在淘宝众筹上的众筹金额已达到202万人民币。

人们对无人机竞技的认可催生了许多赛事,比如八月份D1举办的第一届无人机亚洲杯;今年3月,迪拜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无人机大奖赛,除了破纪录的奖金额度(头奖25万美元),还包揽32支参赛队伍的旅费;去年一个由迈阿密海豚队老板史蒂夫·罗斯支持的组织创建的无人机竞技联赛(DRL),在全美各地举行了比赛;在美国还有由全无人机运动协会(DSA)举办的美无人机竞技锦标赛。

对于未来,DSA主席Scot Refsland认为,无人机比赛会发展成“电子竞技、竞速和虚拟现实三合一。”

无人机竞技的走红的背后离不开广泛的玩家支持,多年来无人机竞速比赛一直在小圈子里萌芽,但直到最近才开始走向职业化,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我们也相信,随着比赛规则的完善、大型赛事的宣传,无人机竞技产业将会越发壮大,大疆此时进入无疑是明智之举。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