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日,一则重磅新闻在国庆假期回归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被爆出,那就北上深等多个一线城市发布了关于网约车的细则草案。这真是给出行领域增添阵阵寒意啊!要对网约车进行数量监控,不仅需要司机考取证书更是对户籍进行了限制;令大家关注的还有车型的把控,必须比传统出租车汽车要好。如果按此规定实施,不知网约车是否还能生机勃勃?今天 FellowData 就为你独家解读下网约车新规细则以及它可能将会带来的市场变动。
用数据来为网约车司机师傅画像
首先,FellowData 借助今年 5 月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出品的《网约车平台就业数据报告》描绘了当下网约车司机群体的整体画像。其中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 9 座城市的 1.5 万名网约车司机进行了调查。在参与调查的 9 座城市中,网约车平均年龄为 35.97 岁,其中主力军是处于 25-34 的青壮年司机,占比高达 80%,远高于全国就业人口对应占比,全职投入到网约车司机的比重也相当大。
而对细则当中包括北京、上海等地都要求司机持有本地户籍才能上岗这一条规定的讨论最为激烈,在上图当中了解到在调查的 1.5 万司机中只有 44.77% 拥有当地户籍。
据不完全统计,平台上大概有 80% 的网约车司机不符合规定中的要求....
以上海为例,据滴滴平台统计:上海已激活的 41 万余司机中,具有上海本地户籍仅有不到 1 万名司机。此外,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对车辆、司机门槛的规定,也会让司机群体收入减少 70% 以上。这可能成为各平台上现有司机失业的终极元凶。
细则为网约车行业制定门槛,但却忽视出行观念已悄然改变
在社会各界纷纷对新政表示不同看法的时候,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了《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深化改革有关政策文件解读》解释为何规定网约车司机和网约车为北京户籍、北京市车辆。一句话总结:这么做,全是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啊。其实「治堵」这件事情一直是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政府甚至是全国大部分政府的头疼之事。
FellowData 小编也曾在打车时听司机讲起,可能由于一些司机自身问题,在重要的交通路段随意等客停车,造成某些路段严重拥堵。但如此规定真的能改善「堵城」的交通状况吗?
但通过 2009-2015 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保有量增速是有放缓的趋势。中国出行用户必须拥有私家车的固有观念已逐渐过渡到使用车辆的新观念。专车的出现的确从某些层面上满足了用户出行的个性化需求,一定程度上成为私家车的替代品。拼车形式的出现,在节约社会总体成本的同时,也将出行变得更便利、省去停车费以及加油费用。这也就是共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重要布局。
在全国看来,小汽车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每天平均使用时间少于 1 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限制车辆作为专车更高效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使汽车使用率大打折扣。因此,对于解决交通拥堵这件事也是要科学分析。
若新规出台实施,司机、乘客以及平台都将如何生存
80% 网约车司机都不符合要求
毕竟在北京、上海这类超一线城市,虽然人口众多,但拥有本地户口的人还是占少数。所开车辆符合轴距和排量要求的更是少之又少。就目前来看,依照细则条例以及平台的高奖励门槛,将来可能会退出一大部分兼职司机及车辆。对于一部分自由职业者来说,合法后的网约车也算是一份正式工作,他们将来可能又要回归原来的生活。
乘客等车时长以及车费均将提高
从网约车出现以来到合法化再到现如今的新规细则的修订,乘客关心的问题始终都是会不会涨价,还会不会有优惠……
因为网约车之所以定价相对实惠是因为共享车辆本身的平民性,但细则当中规定的 2.0L 或者 1.8T 以上的车型,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车辆运营成本,所以车费增长是「指日可待」。并且由于网约车数量的减少,出行时间成本也将会有所提升,就滴滴平台粗略计算,等车时间将由现在的平均 5 分钟延长到 15 分钟以上。
网约车平台灵活管理司机及车辆才是正解
网约车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政策打压,在起步阶段,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打车成功率,当时的滴滴和快的就在自己的 App 客户端中设置了「加价」选项。显然,不论从国家规范层面,还是各地管理层面,「加价」或「议价」都是明令禁止的。从最开始各地严格监控网约车并拦截司机,到今年 7 月网约车正式纳入合法轨道。由此可见,网约车平台与政府的积极沟通起到作用。
另一方面,从滴滴的布局来看,其不仅在打车出行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还投资了公共交通以及共享单车。其次它也将触角伸到医疗、地产等领域。随后将产业延伸至「医食住行」等生活领域,进而构建整个的生态体系。即使这次政策出台,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滴滴也不会因此丧命。
在未来,网约车在不违背规定的前提下,对车辆、司机管理等方面更为灵活,让大众享受到更多红利才是要考虑的应对措施。
点评:规范网约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地新规的推出过于激进,将大部分网约车从业者拒之门外,上演整改大跃进,已经违背民意了。
来源:极客公园,FellowData
支付宝今天起开始提现收费!这些招数能让你不花钱
从今天开始,支付宝正式对个人用户实行提现收费。支付宝提现涉及“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和“转账到他人银行卡”两个功能,超出 2 万元免费额度的部分都会按照提现金额的 0.1 % 收取服务费,单笔服务费不到 0.1 元的则按照 0.1 元收取。同时,也是从今天起,从支付宝余额新转入余额宝的钱,转出时只能转到余额,不能直接转出到银行卡。
有网友为了继续不花手续费,汇集了一些妙招:
1. 直接将钱花掉。把支付宝里的余额拿去买买买,肯定是不用手续费的。(这不是废话吗)
2. 用蚂蚁积分换更多免费额度。2 万元免费额度用完后,积攒蚂蚁积分能再度兑换更多的免费额度。1 积分= 1 元。用支付宝消费换取积分。
3. 买余额宝。你可以多办几张卡,然后用一张卡买余额宝,再从余额宝里转出资金到自己的另一张卡上。
4. 还信用卡。支付宝余额里的钱可以用来直接还银行的信用卡,并且不会额外收取手续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央行的规定,每位用户每年最高只有 20 万的免费额度,用余额还款是需要占用这20万额度的。
5. 买理财产品。通过支付宝理财的资金积攒到余额宝或余额里,再提现到本人银行卡是免费的。
6. 开通亲密付。如果需要“转账到他人银行卡”,可以考虑为亲友开通亲密付,为他们的购物买单。这样可以省掉直接转账占用的免费额度。
7. 大额转账直接用手机银行。目前许多银行的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都逐渐实行免费政策,包括农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银行宣布手机银行跨行转账免费。
8. 不得已要转账时,把钱转到对方的支付宝账户上,而不是银行卡上。让对方花钱提现。(不过这个方法真的大丈夫吗?)
支付宝表示此次的提现收费只针对个人用户,企业卖家不会受到影响。不过,别担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完 2 万块的免费额度的,前提是你得有钱。
点评:免费提现彻底称为历史,好在现在移动支付已经渐成气候,各种支付都刷手机了,影响相对小很多。
来源:雷锋网
分时租赁出行:摩拜之外,上海的创新探索还有哪些?
早在4月就在上海悄悄试水的互联网分时租赁自行车运营商摩拜单车,伴随9月杀入北京,一下子成为了互联网业的热门话题——而滴滴入股其竞争对手ofo,更是将这个话题的热度进一步推高。
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多年来一直有着错过了阿里巴巴这个橙色系企业的遗憾,而如今摩拜单车这样有着耀眼橙色车轮的创新模式发端并成长于上海,多少也能弥补一些遗憾。其实,在类似摩拜这样分时租赁出行模式的探索,在上海这座城市并非只有摩拜一家,更多不同领域的出行者都在积累着经验和教训,放在一起看看他们,也许更有趣味。
摩拜核心:分时租赁+自驾
上海对摩拜单车极为友好。
如果细心关注摩拜单车的发展,都会得出这个结论。
从上海主要领导对摩拜单车的屡屡考察,再到类似上海杨浦区与摩拜签署战略合作在区内力推摩拜,再到长宁区收费非机动车停放点免费向摩拜开放,摩拜单车在上海方方面面受到的创新扶植,是随处可见的。
为什么上海欢迎摩拜单车这样的模式?
其一,对于机动车已经构成负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上海,自行车是对公共交通极好的补充;
其二,摩拜是自行车,无需司机,也不涉及网约车诸多因为司机带了的管理难题;
其三,自有单车搭配互联网APP开启的模式,使其可控性更强。
仔细来看,摩拜单车作为一种出行方式,自行车固然是一个标志,但更重要的标志其实应该是分时租赁出行工具+自驾模式。
其实,在这个模式上,上海曾经和现在有过不少的尝试,细细分析各自得失,也是颇有意思的。
汽车篇:EVCARD与Smart
上海作为汽车产业重镇,早在摩拜自行车之前,就在汽车领域出现过自驾分时租赁模式的尝试。
最著名的,当属本地上汽集团旗下EVCARD的尝试。
EVCARD是一个以电动汽车为卖点的自驾分时租赁模式,启动于2013年末,和ofo发端于校园类似,其首站也选择了与汽车工业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同济大学。
EVCARD项目的启动,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视为上汽集团对于旗下新能源车的推广,所以EVCARD的主力车型是上汽荣威E50,一辆两门新能源小车,此外也有部分奇瑞EQ车型。
EVARD的定价是0.5元/分钟,起步价15元/30分钟。这个起步价与出租车大致相若,而时长费与出租0.52元/分钟的等候费也是相若,这意味着正常情况下,只要你会开车,EVCARD是比出租车更经济也更自由的选择。
但是,EVCARD在上海市区的曝光率有限,普及率也并不算高。
这里面主要是两个障碍:
其一,停车点的设置是个问题。相比摩拜单车在市区白色自行车免费停车区域可以随便放置不同,新能源汽车需要停车点,购置安装都是成本,这就使其开拓比较难,市区内一个区可能就近十个网点,每个网点可能就一两辆车;
其二,新能源车是需要充电的,但充电又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这意味着如果用的人少,充电速度还跟得上,但若用的人多了,就会有充电不足,续航里程不够的问题,市区内经常出现续航里程不过十几二十公里的车辆。
不过,虽然在市区的发展不算太显眼,但是EVCARD正在郊区交通和城际交通上继续探索。在上海之外,昆山、太仓等周边城市也在布局(比如下图就拍自太仓某酒店停车场),从上海嘉定到昆山或太仓,这样二三十公里的路程搭配发达的高速网络,其实反而是新能源车最合适的路程,相比出租、网约车都有价格优势。
除了EVCARD,上海另一个自驾分时租赁的尝试则是戴姆勒旗下的Car2Share,主力车型同样是两门车型奔驰Smart。
目前Car2Share在上海共有8个,2个在临港6个在漕河泾科技园区,相比EVCARD遍布全市,Car2Share更像是为特定园区的公司职员提供临时外出或上下班的租赁服务。
从价格来看,Car2Share采用里程+时间双重计费的规则,0.4月/分钟+0.8元/公里,这个价格应该相比EVCARD更贵一些。此外,Car2Share还提供长时段的租赁。
很可惜,由于Car2Share在上海网点极少,所以即使是上海市民,往往也只有在身边有人恰好是漕河泾工作员工将车辆开回家的时候才能看到此车,以存在感而言是远远弱于EVCARD的。
点评:分享经济可以最大化节约社会资源,利用率更加高效,或将成为互联网行业新的红海。
来源:虎嗅
Note7停售!三星霸主地位受影响,友商苹果华为的销量会受益吗?
据路透社报道,受全球多起炸机事件影响,三星今日正式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停售Galaxy Note 7,并建议用户关机并停用Note 7。目前爆炸原因仍然不明,三星官网显示其正与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合作进行后续调查。
虽然前几日三星股价曾有好转的趋势,但受停售停用决定的影响,再次开盘后三星股价受到重挫,市值一天内蒸发超10万亿韩元(约合90亿美元)。然而,作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三星目前遇到的成长障碍,却无形中为友商们的市场增长创造了机会。
受股价重挫影响,市值波动较大
10月11日,韩国证券交易所开市后,三星股价大跌5%。截稿前,三星股价没有收窄,反而跌至7.26%。受股价巨大跌幅的影响,三星的市值也出现波动。
虽然数月以来,三星一直受炸机事件的拖累。但10月7日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预估财报还算亮眼,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营收估计将达到49万亿韩元(约合440亿美元),预估51万亿韩元(约合458亿美元),同比下滑5.2%,营业利润预估在7.8万亿韩元(约合70亿美元),同比增长5.5%。
其实,受炸机事件影响三星现金流一直吃紧。据分析师分析,三星本季度还能保持这样的业绩,主要得益于内存部门、OLED面板事业弥补了炸机事件对财务造成的冲击。
此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9月三星出售四家科技公司的全部股权,以换取现金解决眼前的当务之急。这四家公司包括硬盘生产商希捷科技、芯片制造商Rambus、荷兰半导体设备生产商ASML,以及日本电子品牌商夏普。
新机S8可能也难救Note7留下的烂摊子
Note 7已被正式宣布“身亡”,三星如果想要继续与苹果争夺高端市场,就需要继续推出一部新机来救场。
据36氪报道,用户@Ricciolo1爆料三星可能将于2017年2月26日正式发布Galaxy S8。这一用户曾成功预测了Galaxy S7和S7 Edge的发布日期。@Ricciolo1还斩钉截铁的说,S8的发布日期已经确定。
但是受Note 7炸机事件的影响,三星的品牌声誉、用户对其的信任度都有所下降,这势必会影响到S8的销售量。彭博援引HI Investment & Securities分析师Song Eun-jeong称,三星受损的品牌形象将会对整个Galaxy S系列手机带来冲击。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Note 7停售事件可能会影响三星全年的销量。
据Canaccord Genuity统计的市场数据,在2015年三星智能手机的销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23.96%,苹果公司排名第二占全球总销量的17.2%。在2016年全球手机市场中,据《IDG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里三星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4.5%。
在美国市场,据另一家调研机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3月份,三星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28.8%,排在当地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无论在全球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三星手机出货量的霸主地位毋庸置疑。但受炸机事件的影响,美国四大运营商先后停售Note 7,这也为苹果创造了机会重夺销量第一的位置,这无疑对三星在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据韩国HI投资证券公司分析称,停售Note 7后,运营商随即开始推广iPhone手机,在此利好因素的拉动下,苹果极有可能夺回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点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点全面召回影响肯定要小很多,这样召回多次的闹剧,米国人都看不下去了,现在连国内同行小弟们都笑了。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