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下乡”正在成为时髦,而率先包围这里的是国内外家电巨头。11月19日公布的“家电下乡”中标结果显示,共有122家中外家电企业中标,产品包括冰箱(冷柜)、洗衣机、彩电和手机。
中国家电下乡试点始于去年年底,为了拉动农村消费,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试点家电下乡,农民只要购买指定型号的电器,国家就直接给予相当于销售价格13%的补贴。
一期效果有限
截至2008年10月17日,试点三省通过家电下乡共销售257万台,实现销售金额37.49亿元。其中,四川省销量和销售额都位居前列,共销售94.39万台,实现销售额13.59亿元;山东省销售89.94万台,实现销售额12.38亿元;河南省共销售72.60万台,实现销售额10.61亿元。
分产品来看,第一期家电下乡试点过程中,通过家电下乡实现的257万台销量中,冰箱销量154.22万台,占60%,是家电下乡的最大受益者;其次是彩电,实现销量85.22 万台,占33.18%;手机17.41 万部,占6.78%。
按产品销售额分析,在37.49亿元的销售额中,冰箱销售金额为28.14元,占比75.04%;彩色电视机由于销售均价仅为936元,因此实现销售金额8.10亿元,占比21.60%;手机销售金额1.26亿元,占比仅3.36%。
截至2008年10月18日,三省共销售可获补贴产品约257万台,补贴总额为4.8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3.90 亿元,地方财政负担0.97 亿元。这个数字和之前中央政府对三个省各投入约6 亿元总共约20 亿元的补贴计划相差较远。
政策效果有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第一期招标价格上限低,如冰箱价格上限为2000元,彩电为1500元,导致制造商、经销商往往无利可图,积极性不高;其次是,虽然国家规定每台家电补贴13%,但由于农民申请补贴程序繁琐使得农民、经销商参与热情不高,而且单位产品补贴100元左右也难以真正推动农民购买1000~2000元的受补贴产品;第三,中标产品款数较少而未能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政策带来新希望
2008年12月,新一轮家电下乡即将全面启动。与上一轮不同之处在于,此次共有内蒙古、辽宁和黑龙江等14个省区市被纳入家电下乡范围,范围扩大有利于促进家电产品销售,在第一阶段家电下乡中,只有四川、河南和山东三省,覆盖农村居民1.67亿人;此次扩大省市范围后,可覆盖农村居民3.92亿人,占全国农村居民的53.19%。
中标产品显著丰富,此次家电下乡产品比上次增加了洗衣机、液晶电视。时间进一步拉长,上一轮试点仅一年,第二轮增加至四年,即由2008年12月起至2012年11月底。招标产品价格普遍上升,例如冰箱上限由2000元提高到2500元,彩电价格上限由1500元提高到2000元,并且去除了必须是国家免检产品的限制条件,价格提高将促使制造商、经销商提高市场推广积极性。此外,中标型号较上一轮有大幅增加。其中尤以冰箱为甚,中标型号由76种增加到430种,品种的丰富有利于满足农民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冰洗龙头受益二次下乡
我们认为,第二期家电下乡仍然是冰箱和洗衣机行业的受益程度最高。
冰箱和洗衣机在农村居民中拥有率较低,2007年年底分别为每百户26.1台和45.9台,仅相当于城镇居民20年前的水平。因此补贴政策刺激作用较大,预计家电下乡将拉动冰箱行业每年增长700万台左右,拉动洗衣机每年增长450万台左右。目前,每百户农村居民已经拥有94.4台彩电,拉动空间有限。预计家电下乡将拉动彩电行业每年增长400万台左右。
从此次家电下乡14个省市地区试点的中标结果可以看出,中标企业范围较广,中标型号相对分散,几个大品牌的中标型号数相差不大,基本都在15个型号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本次家电下乡更考验品牌力量和产品品质,由于产品比率、品牌和渠道的不同,综合评价后我们认为青岛海尔、美的电器将是此次试点的较大受益者。
我们参照已试点三个省份的销售情况,根据预期家电下乡拉动量以及主要品牌市场份额比率推算,将增加青岛海尔2009年每股收益0.04元,增加美的电器2009年每股收益0.01元。
TCL、康佳、四川长虹虽然此次继续中标并获得补贴,但由于面临电视机技术快速升级的挑战,我国CRT电视销量从2006年开始一直以15%左右的速度下滑,而且农村电视普及率已经较高,预计不会对业绩产生实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