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0》表明,2010年中国企业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815份,是2008年169份的4.82倍,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该报告指出,以可口可乐、微软、三星、奥林巴斯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持续多年的开展公益活动,通过社会责任的实践,为国内众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公益行动呈现新特点
悄然间,企业在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方面的形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的企业在组织公益活动时,往往简单地集中在捐款、捐资建学等领域,而近年来一些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三星联合全国妇联“心系新生命”活动办公室,共同开展“心系新生命”爱婴行动。该活动以长期化、系统化为目标,将孕期和0—3岁的婴幼儿家庭作为关注对象,通过开通活动微博、举办“爱婴大课堂”、邀请妇幼专家进行讲座等活动,普及了科学的妇幼知识,帮助广大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在孕育、养育和家庭教育方面树立正确观念。
三星将“爱婴行动”视为全国性、长期性的一项重要活动。据活动负责人介绍:“作为“爱婴行动”的发起者,我们将尽所能,通过对“爱婴行动”的持续投入和推广,携手“心系新生命”和育婴领域权威专家,在全国范围内,计划用十年时间,帮助更多的中国年轻父母科学养育下一代,我们将和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一起,努力提高中国婴幼儿的成长环境。”
虽然,在政府、媒体和社会活动人士的压力下,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了各企业领导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但是,许多企业的所谓社会责任活动,仅仅是在做一些表面文章,缺乏系统性,令我们很难看到企业对于社会责任活动的“框架”。
然而,此次三星“爱婴行动”,以其长期性、系统性、全面性,将企业社会公益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地引领了企业公益行动的方向和步伐。
营销与公益的共赢之道
第一商业管理和战略权威——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去年在《战略与社会:竞争优势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联系》一文中揭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企业的社会责任会深刻地影响其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指出,没有一个企业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它们必须选取和自己的业务有交叉的社会问题来解决。而选取标准的关键不是看某项事业是否崇高,而是看能否有机会创造出共享价值——既有益于社会,也有利于企业。
社会和企业,如何两者兼顾,或者取得共赢?在三星爱婴行动的例子中,我们得知,2010年,三星研发了一款名为“爱婴煮洗”的洗衣机。在研发的大规模调研中,三星发现,中国的年轻父母们,在抚养孩子方面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这使三星在产品研发方面选择了另外的一个出发点,所有的一切都将围绕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展开。
于是,三星决定从公益出发,秉承先解决问题,再考虑产品销售的原则,携手“心系新生命”,联合推出“爱婴行动”。三星的负责人这样说:“我们相信,公益做得越好,企业做得越强;企业做得越强,公益做得越好。”
三星的这次行动,就瞄准了三星洗衣机和中国年轻父母的共享价值——婴幼儿健康。然后,三星从公益出发研发产品,再由公益推动产品,实现社会公益与营销利益的双赢,把公益正式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之中,实现了社会和企业的共享价值,取得了社会和企业的共赢。
选择开展合适的社会事业,才是企业开展社会事业的重点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张金杰副主任在研究了中外数百家企业的公益活动后指出,一家有战略眼光的公司,往往能够将自己与社会中出现的重大事件或公众关注的焦点相联系。与市场营销一样,企业的公益事业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在于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
毫无疑问,一家企业只有将公益事业融入社会的重大事件,战略性的选择重大社会事件,才能在社会责任中赢得企业竞争优势,才能借助公益活动,取得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的共赢。
“活着的管理传奇”——迈克尔•波特在其另外一本名著中,曾经这样说:“真正的战略性公益活动,同时关注重大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它瞄准的是那些与竞争环境相关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企业贡献出其独有的资源和专长,从而使企业和社会两者都受益。”
三星的成功表明,积极的公益活动,不仅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更会让企业得到更广泛、更持久的利益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