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掀并购高潮 家电业海外并购瞄准日企

    继联想并购日本NEC的个人电脑业务、苏宁并购日本连锁企业LAOX之后,中国的家电企业近日再次将并购的目标瞄准了日资企业,而这一次,并购双方则换成了海尔集团与松下旗下的三洋电机。据悉,这也是TCL重组法国汤姆逊数年后,中国家电企业主导的又一次海外大收购。

    海尔:收购三洋白电很合理

    根据海尔集团和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签署的备忘录,海尔此次收购涉及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它家用电器业务,还包括三洋洗衣机品牌AQUA及相关品牌。而此次收购完成后,海尔在日本本土市场将实现“Haier”和”AQUA”双品牌运营;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市场,海尔在运营“Haier”品牌的同时,将在指定期内同步运营“SANYO”品牌。

    关于本次收购的交易金额,据日本媒体报道,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的洗衣机、电冰箱近10家关联企业的全部股份及相关白色家电业务,以约100亿日元的价格售给海尔,旗下2000多名员工也将转入海尔。而根据海尔提供的材料,包括三洋洗衣机品牌AQUA及相关品牌也在收购之列。

    事实上,海尔集团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扩展全球化市场。早在2002年,海尔集团就与日本三洋电机结盟,合资成立“三洋海尔株式会社”,欲借助三洋渠道进入日本市场。而此次收购,海尔将获得在以上五个地区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据悉,海尔希望借这次收购发挥三洋电机的技术和品牌效应,扩大在日本的业绩以及占有率。

    对于此次收购的交易金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尔以前就和三洋有业务交叉,两个品牌都是主营洗衣机、冰箱业务的,海尔对三洋的并购与重组不存在消化不良的顾虑。而且,10家关联企业加上白色家电业务,100亿日元的价格怎么算都不吃亏,更何况品牌的价值是不太容易用金钱来衡量的。”

    松下:卖掉三洋家电很合情

    “我们都知道松下是主营电子产品的,像松下随身听等都风靡一时。当初松下收购三洋电机的初衷是看好了它的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业务,但是没想到在家电方面双方存在竞争。”有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把三洋白电业务剥离进行瘦身,很符合松下当前的经营情况。”

    实际上,松下自收购三洋电机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对其业务进行整合取舍的努力。2010年5月,三洋电机出售了物流子公司,同年7月,三洋电机又将旗下半导体业务全部转让给美国半导体制造商安森美的全资子公司。此次将白色家电业务转让给海尔后,将彻底解决业务重复的问题。

    松下的财报分析也认证了业内人士的这一看法。根据松下公司在2010年财报中的表述:“三洋是太阳能电池板和可充电电池领域的领导者,收购三洋将拓展和加深我们原有领域。在收购了三洋之后,松下将与三洋在环境与能源相关的领域共同协作。”而对于三洋的白色家电部分,松下在其年报内基本未提及。

    在松下2010年的年报中,松下称:“能源产品作为松下集团的旗舰产品,2013年的销售目标是8500亿日元,较2010年增长3100亿日元。

松下集团的能源产品将主要覆盖能源生产、能源储存、能源管理以及环保汽车。”其对三洋业务发展的关注点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随着家电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率越来越薄,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到新能源领域。有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以等离子电视产品著称的松下就有意收购三洋。2009年12月,三洋终于成为了松下集团的一部分。

    行业:或将掀海外并购高潮

    自从海尔集团将要收购三洋电机的消息公开后,有关媒体一直将其与2005年TCL集团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相比较。

    “这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深度传播机构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在两次收购案中,对于收购的目的,海尔和TCL都是想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布局。但是在并购之前,TCL与汤姆逊没有往来,只是希望通过收购来占据欧洲彩电市场份额,没想到却被随后发生的索赔案缠身,最终导致连续两年营收下滑。而海尔此前就与三洋展开合作,并且已经在三洋所在的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拥有相当市场份额。

    并购是强强联手,而非大鱼吃小鱼。更何况在经历入世以来的多次经验教训以后,中国企业已经具备进行国际化并购的能力与实力。分析人士认为:“在小家电领域是外资并购国内家电企业,而在白电领域却情形相反。这会对国内企业形成一种作用,家电企业的并购风或将会转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