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时,消费者一般从卖家、厂家宣传、买家评论这三种渠道获取商品信息,卖家和厂家宣传往往提供的都是正面信息,让人对商品认识不全面,容易被蒙蔽忽悠。相比来说,最可靠的要数买家评论了,买家的评论往往是自己用过或者事物感受过才发出了,信息可靠全面,也很实用,很多消费者有下单前查看评论的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近日有媒体爆出,近年来因为网购时买家对商品评价的过度看重,出现了“职业修改差评师”和“恶意差评师”。职业修改差评师,就是靠把网购商品的“差评”改为“好评”生活的人。在买家给出“差评”“中评”后,他们会偷偷登录买家的淘宝账户,把买家之前给过的评价删除或改成“好评”。据悉,将买家之前关于商品的“差评”“中评”改为“好评”,修改一个评价收费260元。如此容易修改评论不仅让人对买家的评论发生怀疑。
其实,卖家控制影响评论的手段还有很多。有些商家采用给好评返现或给优惠券的方法,诱惑消费者给你给出好评。在消费者给出差评之后,有些商家会打电话进行沟通,来达到好评的目的。如果沟通无果,有些商家会通过电话、短信对消费者进行频繁的骚扰,媒体对此类事件时有报道。在多种手段的努力下,商品或服务的问题会被隐藏,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买家好评,评论对于消费者购物的指导意义被削弱,也不利于网购环境的健康发展。
不过已有政府出手管理这一局面,杭州市将出台《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其《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草案)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骚扰或者威胁消费者,迫使其违背意愿作出修改商品或者服务评价。违者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这对于强迫消费者修改评论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对商品任意评论,比如,卖家深恶痛绝的职业“差评师”,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了—根据管理办法,一旦认定“对他人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恶意评价或者诋毁,或者进行虚假投诉、举报”的,将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不过对于这一管理办法,有网购平台、卖家、买家对执行效果表示出谨慎的乐观,具体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